11 月 14 日,教育学院美育大家谈系列论坛之二 “长江文化的美育浸润” 成功在崇明校区举办。论坛邀请重庆师范大学丁月华教授、教育学院李立志老师及校外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江文化与美育的深度融合、课程体系建构、跨学段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上,丁月华教授以 “长江文化美育浸润课程体系建构” 为主题,系统阐述了课程构建的政策背景与现实意义。她指出,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母体,具备在地性、综合性与可证据化的教育优势,而当前美育领域存在的学段割裂、资源碎片化等问题,亟需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破解。她分享的跨学段 “江风入画”“鸟巢制作” 等课程案例,展示了从学前感官体验到大学学术研究、成人社区实践的全龄段育人路径。

教育学院李立志老师则聚焦 “长江之尾” 崇明岛的美育实践,提出 “五维审美地图” 理念。他认为,长江文化的美育基因涵盖自然、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五大维度,上游巴蜀文化的神秘瑰丽、中游荆楚文化的浪漫奔放与下游吴越文化的精致雅逸,共同构成了长江文化的多元审美谱系。李老师以崇明岛为微观样本,详细解读了其生态和谐之美、文明印记之韵与生活诗意之境,并分享了 “贯通 — 联动” 的美育浸润路径。他强调,借助 VR/AR 沉浸式体验、AIGC 创意赋能、数据驱动个性化推荐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长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让学习者在感知与探索中建立文化认同。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长江文化资源课程化、跨区域协同育人、美育评价体系构建等议题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长江文化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而美育则是传承长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论坛倡导构建 “高校引领 — 师生共创 — 多维辐射” 的美育生态,推动博物馆、社区、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资源共享、任务共担、成果共创的协同育人格局。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实践分享平台,推动长江文化与学校美育深度融合。论坛的举办为当前美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助力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