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至五月,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教育学院以 “春暖花开,从‘心’出发” 为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色彩斑斓的绘画互动到活力四射的运动挑战,从知识满满的竞赛比拼到触动心灵的情景剧创作,再到浪漫治愈的草坪音乐派对,多项活动层层递进,为全院师生搭建起探索内心、释放压力、传递温暖的心灵桥梁,让心理健康意识如春日暖阳般浸润每个贤达 er 的心田。
以画为媒,让情绪在色彩中流淌
4 月 15 日,“以画叙情绪,展健康风姿” 主题活动在崇明校区 CD 栋前温馨启幕。定制的签名墙化身为巨型 “情绪画板”,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参与。同学们手执马克笔,无需专业绘画技巧,只需随心勾勒 —— 有人用圆滚滚的笑脸定格当下的愉悦,有人以深蓝线条释放积压的压力,鲜亮的色彩与灵动的笔触在画布上交织,成为青春心绪的生动注脚。“颜色就是心情的代言人,画画时不用想太多,很放松。” 一位参与者的分享道出了活动的核心意义。这场充满创意的心理互动,让大家在繁忙学业中觅得片刻宁静,也让画布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每一道笔触都承载着独属于青春的鲜活印记。
运动赋能,激活生命 “源动力”
4月15日至27日,“从运动开始,保护生命‘源动力’” 主题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展开。活动紧扣 “运动与心理健康” 理念,创新采用体感互动形式,通过征集 “体感切水果” 游戏挑战视频、运动类 Vlog 等趣味内容,吸引师生在轻松氛围中释放压力。不同于传统运动形式,体感游戏将竞技性与娱乐性巧妙结合,参与者在肢体律动中感受多巴胺的分泌,视频征集的形式更让运动热情通过屏幕传递扩散。“拍完 Vlog 才发现,每天 10 分钟的运动真的能让心情变好!” 一位同学在参与后分享道。活动不仅引导大家关注运动对心理调节的积极作用,更让 “健康生活、阳光心态” 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知为钥,打开心理认知之门
4月21日,院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火热开启。竞赛设置简答题、情景模拟选择题等多元题型,内容涵盖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情绪调节方法、心理危机干预等知识要点。参赛同学沉着应对,在激烈角逐中展现出扎实的知识储备。最终,倪敏、朱逸雯两位同学并列冠军,并在学院推荐下于 5 月参加校级竞赛,斩获二等奖佳绩。“竞赛里的情景题很贴近生活,比如如何处理室友矛盾,这些知识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有方向。” 一位参赛选手表示。此次竞赛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心理知识储备,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了大家应对学业压力与生活挑战的自信,让心理健康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实生活。
剧绘心声,在故事中照见成长
4月5日至24日,心理情景剧创作活动经历了从构思到升华的全过程。初期作品《镜中的我》聚焦容貌焦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创作团队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与音乐艺术元素,将叙事视角转向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心理困境,最终打磨为《幼芽与星光》。剧中通过 “教育是灵魂唤醒” 的核心主题,展现当代青年突破成长桎梏的过程,实现了从个体情绪到群体共鸣的主题升华。“排练时我们会代入角色的心情,才发现原来很多同学都有相似的困惑。” 演员小李分享道。情景剧以艺术形式为载体,让抽象的心理状态具象化,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表达内心的渠道,更让观众在剧情中找到情感共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
音浪疗愈,让旋律抚慰心灵
5月20日,爱意满满的 “‘音’为有爱,‘乐’愈心灵” 草坪派对在风雨操场浪漫开启。活力四射的开场舞以动感节拍点燃全场,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随后,《swimming pool》如潺潺溪流诉说细腻情感,《爱的回归线》用温暖歌声编织治愈之网,《第一天》似初升朝阳点燃青春热情,一首首动人歌曲让观众沉浸在音乐海洋中,不自觉地随节奏摇摆哼唱。随机音乐跳舞环节更是将自由氛围拉满,大家抛开羞涩,用随性舞姿与音乐对话,现场化作欢乐海洋。“电子琴版音乐猜猜猜”“歌词接力大比拼”“逛三园” 等游戏环节趣味横生,参与者在抢答与互动中笑料不断,暖心小奖品更让这份快乐加倍。当旋律与草坪相遇,当光影与情绪共鸣,这场音乐盛宴成为治愈心灵的最佳良方。
从春日到初夏,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季系列活动以 “心” 为引,串联起绘画、运动、知识、艺术、音乐等多元形式,构建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活动吸引许多同学参与,不仅让同学们在互动中认识自我、接纳情绪,更在校园中营造出关注心理健康、传递积极能量的温暖氛围。正如一位参与全程活动的同学所说:“这些活动像春日里的阳光,让我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未来,教育学院将继续以创新形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让青春之花在阳光雨露中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