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实践坊” 蒙台梭利教具实操体验会圆满举办


在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启智实践坊"—— 蒙台梭利教具实操体验会于421日至24日分别在崇明15-309蒙台梭利实训室和虹口教学楼104教室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李乐影院长和颜彦副院长总策划,唐蕾老师负责组织和实施,面向我校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22 级本科学生与24级专升本学生,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分设特色实训内容,300余名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开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探索之旅。

本次体验会以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念与实践" 为主题,由学前教育系精心策划,旨在通过分层次、分模块的实操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以儿童为中心" 的核心理念,熟练掌握教具操作的教育逻辑与实施策略。在崇明校区,唐蕾老师负责指导22级本科学生开展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带插件圆柱体等感官区教具实操课程,强化专业基础;在虹口校区,赵青老师和杨梅老师带领24级专升本学生开设倒物、衣饰框、纽扣分类等日常生活区域工作坊,助力快速建立实践认知,形成 "理论 - 实践 - 反思" 的闭环学习模式。

在崇明校区的感官教具实操现场,22 级本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沉浸于教具探索。粉红塔操作区里,同学们反复堆叠立方体,从基础的大小排序到创意搭建几何造型,在精准感知三维空间关系的同时,深入理解蒙台梭利教具 "错误控制" 原理 —— 当塔身倾斜时,视觉偏差会自然引导操作者调整顺序。"这种让孩子自主发现错误的设计,正是尊重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体现。" 一位同学在操作棕色梯时感叹道。而长棒与带插件圆柱体的组合训练,则让学生们掌握了从单一维度(长度、直径)到复合维度的感官训练逻辑,通过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模拟引导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教学场景。

虹口校区的日常生活区域实操同样精彩纷呈。24 级专升本学生围绕 "生活即教育" 理念,专注于倒、舀、衣饰框等基础工作。在倒物练习中,同学们使用玻璃器皿进行谷物与水的转移,通过控制手腕力度感知动作精准度,深刻体会到 "为儿童提供真实生活场景" 的教育价值。衣饰框工作坊里,大家反复练习扣纽扣、系鞋带、按拉链等动作,针对幼儿常见的操作难点设计引导策略。"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其实在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与独立性方面至关重要。" 李同学在分享时结合早教实习经验,提出将衣饰框与角色扮演游戏结合的创新教学思路。


小组研讨环节成为思想碰撞的舞台,学生分别从教具设计原理与教学应用场景展开交流。崇明校区的王同学结合感官区教具指出:"蒙台梭利教具的科学性在于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带插件圆柱体通过直径差异,让孩子自然理解 ' 大小 ' 的数学概念。" 虹口校区的张同学则从日常生活教育角度分享:"衣饰框工作不仅是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与责任感,这需要教师在指导时保持观察与等待的耐心。" 本次交流互动让学生们全面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 "从日常生活到感官训练再到学术学习" 的递进逻辑。

此次实操体验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熟练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 "以儿童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维 —— 从教具设计意图解读到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从基础操作示范到个性化指导策略,同学们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蒙台梭利教育 "追随儿童" 的本质内涵。学校与学前教育系将通过常态化开展蒙台梭利实操教学、着力培养 "理念通透、技能精湛、创新力强" 的新时代学前教育师资,为儿童早期教育事业输送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