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悦心灵 智韵启航|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 暨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成立仪式圆满落幕


42日下午,“音悦心灵,智韵启航”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暨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成立仪式在崇明校区国交楼大师讲堂隆重举行。本次成立仪式由教育学院主办,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协办。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时进、校党委副书记郑虹、校长助理陈应、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黄凤娟、校学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涂丽萍及相关职能部处、二级学院领导出席本次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瑶主持。

成立仪式上,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负责人钱正阳对分中心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组建校级与学院的心理健康中心,是学校深化学生管理体系改革、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教育学院在校党委、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汇聚全院力量,自开学初以来,积极开展学院心理健康与辅导分中心的各项筹建准备工作。分中心将致力于全方位、多层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结合学院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系统性提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日常化,引导学生关心自身、悦纳自我。

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张茜老师对工作室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工作室集合学院骨干专任教师智慧与力量,探索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以文化人,以美润心,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心理疗愈方式,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感召和熏陶中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校党委副书记郑虹、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黄凤娟、教育学院副院长李乐影依次上台,为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及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揭牌。

揭牌仪式后,校党委副书记郑虹发言指出: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暨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的成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深化创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希望分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时代使命;守正创新,打造艺术心理疗愈特色品牌;凝心聚力,探索构建心理健康育人新生态 。


 成立仪式结束后,孙时进教授为与会师生带来“音乐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孙教授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孙教授指出,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的每一位成员都具备独特的专业背景和优势,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力量。

 在学生提问环节,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们提到自己通过钢琴演奏、聆听白噪音,如雷声和雨声等自然声音,舒缓紧张不安的情绪与压力。孙教授对此做出回应,指出音乐疗法中的“音频环境”确实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特别是大自然的声音能够帮助人们进入放松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孙教授耐心解答学生关于如何将民乐与心理健康治疗结合起来的问题,指出民乐在心理健康疗愈中能够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其独特的音色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增强个体自我认知。

 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为孙教授献上鲜花,表达对孙教授的感激之情。校长助理陈应在讲座后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和艺术疗愈研究(工作)室的成立,体现出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前瞻性,未来希望学院能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使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和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温暖港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讲座结束后,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工作人员陪同孙教授参观图文信息中心、校史馆、15号楼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实验室,孙教授对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建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前迈进。


 本次教育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和艺术心理疗愈研究(工作)室的成立,是学院持续不断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次崭新的探索。学院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围绕学生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同时加强与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协同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用艺术的温度温暖心灵,用专业的力量守护成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